当日上午◆★■,在未来剧院里,北京化工大学特聘教授◆◆■★■◆、英国籍化学专家戴伟(David G★◆★. Evans)在台上施展了他拿手的■★■“化学魔法”。喷吐白雾的◆★“阿拉丁神灯”◆◆■◆、倒置不洒的★◆“纯净水★★■”……一个个神奇的实验带领孩子们走进瑰丽的化学世界,激起阵阵欢笑、惊呼和热烈的掌声◆■◆★。
5月31日,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办、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承办★◆◆■★★、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支持的★■★“童趣童乐・美美与共”——2025 年中外儿童心手相连过“端午”★■■★、庆◆◆★■★◆“六一★◆◆◆” 双节活动在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举行。来自中国■★、乌兹别克斯坦、蒙古、巴基斯坦■★◆◆■★、伊拉克、亚美尼亚等30个国家的300余组中外家庭欢聚一堂,共享一场文化交融与科技探索的欢乐之旅。全国政协常委◆◆■◆★、副秘书长■■◆◆,民盟中央专职副主席◆★◆★,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吴为山■★■◆,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张吉明,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主席柯马凯等出席活动,与中外儿童一起感受中国传统文化、体验科学魅力,欢庆六一。
北京化工大学特聘教授、英国籍化学专家戴伟(David G. Evans)为孩子们演示神奇的化学实验◆◆。[中国网 李潇 摄]
在创空间、蒙空间体验馆内◆■,机械臂大挑战、AI训练营、天文探索等科学体验项目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◆◆◆★,赛龙舟■★、舞狮等文化体验项目则为传统节日增添了无尽的童真童趣。在非遗陶瓷作品公益展和其他非遗文化体验活动上■★,孩子们画瓷碟、编药囊、体验活字印刷,深切感受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。
北京化工大学特聘教授◆■、英国籍化学专家戴伟(David G. Evans)为孩子们演示神奇的化学实验。[中国网 李潇 摄]
六岁半的德国小女孩莱莉(Leili)表示非常喜欢这次活动★■◆◆■★,她和好朋友一起画了龙舟,还唱了一首中文儿歌。莱莉的妈妈塔拉(Tara Fegelein)是一位教育政策专家,同时也是《The Beijinger》杂志的专栏作家◆★■。她从展览策划◆■◆★◆、活动质量、儿童参与度等角度盛赞本次活动。塔拉说◆■■,中国人将儿童节当作一个真正盛大的节日来庆祝◆■,这体现了中国对下一代的重视程度。同时★◆◆■◆■,今年的端午节和儿童节恰好在同一个周末,本次活动处处结合龙舟、粽子等中国传统节日元素★■★■■■,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自2019年起启动“感知中国·美美与共”系列活动,以文化为载体,旨在让更多国家的少年儿童感知美丽中国,共享美好生活,促进中外少年儿童心灵沟通■◆、共叙未来■◆★★■★。今年,基金会通过举办“童趣童乐・美美与共”——2025 年中外儿童心手相连过■◆★“端午”、庆“六一★◆★■◆■”双节活动,在端午传统佳节与◆■■“六一”国际儿童节交汇之际,让不同国籍的孩子们在共同庆祝中深化交流友谊,促进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。(李潇)
伊拉克外交官夫人梅斯(Mays)在观看少儿戏曲联唱■★◆、杂技■◆★■◆★、变脸、舞蹈等文艺表演后赞不绝口。她说■■■★◆◆,中国历史悠久◆◆★◆★★,文化博大精深◆★,她喜欢探寻中国的文化,尤其是北京的胡同文化,闲暇时常会去胡同里转转。梅斯一家人来到北京已经4年◆★■■■◆,孩子们在学校里同时学习中文和英文,也交到了很多中国朋友■★,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国家★■◆。
在◆★★◆“丝路童梦· 方寸奇缘”主题邮票展上,一枚枚方寸大小的邮票,带领参观者们从驼铃悠扬的古代丝绸之路穿越到“一带一路◆★★”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会场。听完小讲解员们认真细致的介绍,小听众们又来到手工区制作专属纪念封。他们亲手在信封上印下带有各种文化元素的印章★★◆,再贴好邮票■■★,寄给自己的亲朋好友◆★◆。